撰文丨孙仲 北京大学研究员
回想一下,你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况?正在电脑上奋笔疾书,突然系统崩溃,而你的文档还没来得及保存——或者开机时系统迟迟加载,游戏加载地图时卡在进度条……这些令人抓狂的体验,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前闪存技术的速度限制。你的电脑或手机里的硬盘(存储卡)主要就是闪存,它能长期保存数据,但存取数据的速度却很慢。不过,最近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,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发明了世界上最快的闪存芯片,每秒能存取25亿次,比现在最快的闪存快了上千倍!
现在的闪存技术已经沿用了几十年,像固态硬盘、U盘都是使用的这项技术。它是一种电荷型存储器,通过电信号控制电荷的进出,实现数据0和1的存储。这里顺便提一下,电脑和手机里的另一种存储器——内存(也就是DRAM),也是一种电荷存储器。两者的工作模式很不一样,内存主要用于数据交换,速度很快,但是不能长时间保存数据,一断电数据就会丢失;闪存则主要用于数据的长期保存,断电也不会丢失,但是,它在速度上存在先天不足,这是由它的工作原理所限制的。
传统闪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存储数据:一种是给存储单元施加高电压,通过一种叫FN量子隧穿的方式,强行让电子穿过绝缘层,进入存储层;另一种是给电子加速,让它获得足够的能量,“跳”进存储层,叫作热载流子注入。这两种方法要么需要很高的电压,要么就是速度太慢。更麻烦的是,反复高压操作还会损伤芯片,这就是为什么U盘、手机用久了会变慢甚至报废。
这次复旦大学团队的黑科技,简单说就是改变了电荷的搬运方式,引入了一个新的存储方式,叫做“二维热载流子注入”。什么意思呢?传统闪存是利用硅材料作为电子通道,电子在里面移动缓慢、能量低、容易碰撞,就像一辆面包车挤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上,速度慢还容易“剐蹭”;利用二维材料做通道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,电场给电子的加速更快,同时散射少,就像一辆法拉利跑在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上。这种情况电子能很快获得高能量,然后跳进存储层,实现数据的快速写入。测试结果显示,这项技术实现了400皮秒(ps)的写入速度,比现有最快的闪存都要快上千倍,甚至超过了内存的速度。
这项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创新:首先是材料制备,他们开发出能够获得原子级平整二维材料的特殊工艺;其次是结构设计,通过在石墨烯上下堆叠超薄绝缘层,既防止了电荷泄漏又能精确控制电场;最后是制造工艺,通过纳米级精度的加工技术,制作出精密的电极结构,确保电子能够精准投送。
这项技术的意义不仅是让手机变快那么简单,它有可能颠覆电子设备的存储架构。刚才提到,现在的电子设备要靠两种存储器配合工作:速度快但断电就丢失数据的内存,和速度慢但能长期保存的闪存。中国这款新型闪存能够把两者的优点合二为一,未来可能会彻底改变电子设备的架构设计,只需要一种存储器就能让电子设备高效工作。现在大家都关注AI的应用,这项技术也可能派上大用场。如今AI模型的训练过程中,极大一部分时间消耗在“等数据”上,如果数据读写提速,AI学习速度可能提升十倍,自动驾驶、语音助手的反应时间都会大幅缩短。
尽管从实验室研发到大规模量产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,但这项成果无疑标志着中国在存储芯片领域的重大突破。研究团队表示,这项技术已经具备初步产业化条件,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投入实际应用。说不定用不了几年,我们就能在电子设备上见到它,那个时候,那些“卡顿”“加载慢”“突然死机”的烦恼,很可能将成为历史。